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遏制汇率大幅下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供需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双向波动常态化,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安排,有效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一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
一是不断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提高规律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 2015年8月,加强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市场经营者参考中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收盘价,综合考虑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和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提供中间价报价。 2015年12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系列,引导市场从一篮子货币角度全面客观看待人民币汇率。 2016年2月,明确了“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2017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的核心成员考虑在“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估算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以适度抵消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 2020年10月份中间价报价明细逐渐淡出使用逆周期因子。 规则清晰透明公开市场导向的中间价形成机制沿用至今。
二是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序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2005年汇改后,人民银行通过势利导,不断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增强汇率弹性。 2007年5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的日浮动幅度从2007年的千分之三扩大到目前的2%。
三建立外汇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建立期货汇兑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制度,通过价格手段引导市场主体在实际需求背景下合理安排期货结算,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建立和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使市场主体跨境融资水平与宏观经济热度总体偿债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降低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 2016年外汇一体化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开始实施。 动态调节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优化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 以上制度安排旨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可根据宏观审慎需求和外汇供求状况的变化灵活调整相关参数。
四是推动外汇市场发展,建立外汇市场自律机制。 丰富产品体系形成外汇市场,扩张市场参与主体,推进市场对外开放,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功能完备的多层次外汇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多样化的外汇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市场化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不断完善。 外汇市场机制和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共同构成中国外汇市场自律体系,推动中国外汇市场转向过去以他律为中心的他律,实现自律并重。 近年来,人民银行外汇局持续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宣传指导,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际需求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零星企业提供汇率风险规避服务,为中小零星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二汇率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人民银行已经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在发挥价格信号作用的同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人民银行主要根据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平衡国际收支,促进了内外部的均衡。
二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 人民币可兑换度不断上升,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明显,年波动率保持在3%-4%左右,较好地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在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全球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全球通货膨胀和发达经济阻滞收紧货币政策等多重重大考验中,人民币汇率均迅速调整,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平衡,有效发挥对冲冲击作用
三是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汇率的稳定不是固定在具体的数值上,而是在动态的变化中谋求均衡。 从2005年汇价到2022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中间价分别上涨约20%45%47%,同期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上涨49%和52% 202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与2021年底基本持平。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但跌幅明显小于同期美元指数涨幅人民币对欧元英镑和日元明显升值是目前世界少数强势货币之一。
四是人民币汇率推动的外汇市场基础更加坚实。 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人民银行加强了预期的管理引导,保持了外汇市场预期的稳定,中间价在岸价到岸价格实现了“三价合一”,避免了汇率过度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可交易货币超过40种,交易品种覆盖国际主要外汇交易产品,2012年以来交易量增长三倍,2021年达到36.9万亿美元。 受市场冲击能力明显增强,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金融衍生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涵盖期货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国际外汇市场基础产品体系,有效满足市场主体规避各种汇率风险的需要,市场主体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能力不断提高。 2022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的风险规模同比增长29%,达到7558亿美元,外汇套期保值比率比去年全年提高4.1个百分点,达到26%。
三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疫情发生后,中国将成为2020年世界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韧性不断提高。 近期,我国经济总体继续恢复发展态势,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贸易顺差继续保持高位,今年前八个月贸易差额5605亿美元,同比增长57%。 随着宏观政策效应的显现,经济基本盘将更加巩固,这是汇率稳定运行的最大基本盘。 坚持正常货币政策,政策空间充足,工具箱丰富。 同时,人民币走势明确,人民币资产安全,未来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将不断加强。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合中国国情,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两手”作用,经得起诸多外部冲击考验,人民银行可以积累丰富的应对经验,有效管理市场预期,为汇率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从近年来的走势看,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与美元指数并不存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也曾出现过美元升值人民币走强的情况。 在前两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后,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汇率将重新回到7元下方,市场供求始终起决定性作用,外汇市场有能力实现自主平衡。 必须认识到,在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积分是不可衡量的,双向波动是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货币篮子为参考调节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定不移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继续推进多层次外汇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立理念。 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遏制汇率大幅下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