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上最具未来感的图书馆
今天,得益于新兴技术和独创性的设计,图书馆曾经不仅拥有其宁静的藏书圣地——先进的图书检索技术,也为图书馆腾出更多空间,营造充满艺术气息的公共空间,这也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成为城市重要的“客厅” 皮尤研究所对美国图书馆访问率的分析显示,千禧一代比其他任何一代都更多地利用图书馆。 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才是“图书馆黄金时代”,以下这些充满未来感的设计和工程,标志着图书馆的复兴正在悄然进行。
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
芬兰以充满活力的图书馆文化而闻名,但这家图书馆的设计师渴望传统模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计划是让读书空间和书架“屈尊”在这座建筑的顶层,其他二楼的空间与室外广场融合。 这是一个为公众在城市中心闲逛而设计的空间,设计师们将打造一个可以交流思想的“市民客厅”。 由于图书馆只有三分之一的空间用于书籍的配置,设计者们采用了“书籍分类机器人”等先进的分发系统,可以使用图书馆内的340万册书籍。
卡塔尔国家图书馆
奥斯汀中央图书馆
柏林自由大学语言文学图书馆
柏林自由大学的语言文学图书馆因酷似头盖骨而被誉为“柏林大脑”,因其智能化的生态结构而备受赞誉。 英国建筑师Norman? 多年来,福斯特一直在研究建筑如何能够采用主动和被动技术来提高能效。 这座建筑物被设计成可以自然通风的泡沫一样的外观。 外壳采用铝和玻璃面板,可调节内部温度; 几何形状的支撑钢结构将内层和外层分离; 覆盖其上的半透明内膜用于过滤阳光,透射适量光线,创造完美的学习环境。
斯科茨代尔公共图书馆
天津滨海图书馆
天津滨海新区的图书馆素有“滨海之眼”之称,其最大亮点在于中庭以“本山有路勤为径”为灵感打造的本山造型。 从地板到墙面,再到天花板,中庭完全被梯田状的落地书架包围着,似乎可以容纳无限多的书。 它形成了书架座位楼梯三大功能,最窄的用来行走,稍宽的用来站立和停留,最宽的能坐下读。 “滨海之眼”的“眼球”是一个科技感十足的球形多功能厅,具有环绕立体声和数字放映功能。 这座建筑在社交媒体上的火爆,成为天津的一大“打卡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