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拜特说派对岛与元宇宙无关,只是社交产品。
7月初,有网友发现“派对岛”再次开启了内测。 不可思议的是,大约两周后,IOS系统的APP Store就不见了身影。
字节是超级APP工厂,以频道形式发布内容的“识区”,以及在种草上进行的包括“新草”“赞美”在内的多次尝试等,在各个领域发售了很多APP。
但是,派对岛也值得讨论。 从战略上讲,这是面向未来的打工产品; 在操作上,反复货架恰恰证明了内部的重视和矛盾。
社交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腾讯独占鳌头。 派对上的Slogan表示“谁都不是孤岛”,明确了社交上打工的意图。 用户点击账号一键登录,通过简单的捏分操作制作自己的头像就可以成为岛民。
但目前版本的派对岛,页面简单,功能有限。 下面的四个菜单栏分别是“小岛”“事件”“日历”和“我的”。
但在小岛上,还可以通过系统默认的几种互动方式与朋友交流,包括猜拳击掌庆祝挥手团团转等。 也可以跳着上船,或者从游泳池出来。
目前,“活动页面还没有在线。 敬请期待”“日历”给人一种节目播放表的感觉,可以看到曾经参加过的活动和为未来预约的活动。 这一栏的存在表明派对岛重视“活动”,也就是内容。
其实,“活动”是聚会岛的特色,但最能体现聚会岛目前左右为难的状况。
但是,这些活动的新鲜感并不普遍。
例如,同样是线上演唱会直播,在party岛也能看到大量的观众,观众之间可以进行交流,理论感受肯定比目前只依赖文字的评论和弹幕更好。
其次,能够提供新鲜体验的事件还必须验证实际使用效果。 想象一下,几个朋友聚集在聊天室里,在同一时间段通过手机屏幕看完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可能会很难。
在以前的版本中,派对岛用推荐逻辑推进“活动”。 当时的“活动”页面被称为“发现”页面,用户发起的热门活动推荐到此为止,其他用户点击即可参与。 功能与广场相似,具有一定的公域属性。
理论上,制作和推荐热门活动是一种新方法,但仔细推敲,这个逻辑在派对岛真的不起作用。
因为,根据现在的产品功能,聚会岛的“活动”的不同,依赖于内容的不同,没有其他的玩法。 内容全部来自官方提供的电影直播等资源,用户无法自行添加或上传。
也就是说,内容的同质化带来了“活动”的同质化。
另外,如果事件的独立性高度依赖内容,群聊的主办者和事件主办者的价值就会降低。 “人”的价值下降的话,KOL就难以沉淀。
但日常才是社交的核心,社交产品的本质是DAU,大规模的公共活动只会锦上添花。
所以,聚会岛“活动”页面的难点是解决应该用多大的力量做公众推荐。 这归根到底关系到是否应该通过公域活动将聚会岛变成一种社区产品,还是要弱化公域,使之更像是社交产品。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派对岛是进行基于熟人的社交,还是基于兴趣的社交。
基于兴趣的社交,容易形成同温层,容易消化解构Soul等主要文化。 这个产品实际上有社区的属性。 可以比现在的社区产品有更多的游戏感觉。
但是,目前还看不到派对岛在上述选择上的明确想法。
而如果把派对岛的未来定义为社区产品,那么最终形成的形象肯定不是计划好的,而是工具先行的,慢慢会有社区感。
此外,请注意,所有这些分析都是基于现有经验进行的,新的有吸引力的产品将超过现有经验。
发表评论